by/竹吟 投稿
初恋的时候,我们不懂爱情;懂得爱情的时候,已错过恋爱的季节。也曾相信美好的爱情,并为此执著地苦苦找寻,多年后却仍然不懂得爱情,带着疲惫的心为成家而结婚。
哲学解释:
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请教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老师把他带到一片麦田,叫他去麦田里摘一穗最大最金黄的麦穗,但只让摘一次,并且不能回头只能一直向前走。柏拉图于是按老师的话去做,但直到他走出那片麦田却还是两手空空。老师问他你为什么没摘到?柏拉图说,我见到第一穗大麦穗,心想前面可能有更大的就没摘,走了一段果然发现一更大的麦穗,但我还是想前面可能还有比这更大更金黄的,于是就又继续向前走,结果后来麦穗还不如前面见到的大,所以直到走出麦田也没摘下那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柏拉图的老师笑着对他说,孩子,你认真感悟吧,摘麦穗的过程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再次请教老师什么是婚姻?老师把他带到一片小树林,叫他砍下一棵最大最茂盛适合放在家里做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同样不能回头只能一直向前走。结果这次过了一会,柏拉图扛着一棵普普通通不算太茂盛的树回来。老师问柏拉图你怎么砍了棵普通的树?他回答说,有了上次的经验,当我走了大半路程的时候,见这棵树也不算太差,就砍了下来,以免错过后到最后又是两手空空。老师于是说:这就是婚姻。
由此可见,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特别挑剔;而婚姻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差不多就行。
名人爱情:
曾有“港台第一美人”之称的林青霞,苦苦寻觅了多年后,终于悟到“爱情不过是一刹那的感动”,于是毅然甩掉苦苦追求自己的英俊小生秦汉,在美国下嫁仅相识一年,相貌实在乏善可陈的“青蛙王子”邢李原。
金庸的武侠作品描写情多于侠,其对爱情刻骨铭心的纯情阐述令无数人神往,而现实生活中金庸在婚姻感情方面远不如他笔下的主人公。他曾有过三次婚姻,特别是其第二任妻子朱玫,曾跟他患难与共一起创业打天下,最终却由于金庸移情别恋于16岁少女林乐怡(金庸的第三任妻子)而劳燕分飞。
诗人徐志摩的诗曾深深打动无数青年男女的心,而他自己的爱情生活却历尽坎坷,自己一直深陷在对林徽音的苦恋中,后又与酷爱交际的陆小曼相恋,陆无休止的挥霍逼的收入本来很高的徐志摩还得到处兼职赚钱,最后去外地兼职讲课死于飞机失事。外国大诗人拜伦的爱情诗堪称一绝,但是现实中他的私生活却乱的一塌糊涂。还有当代名人的爱情经历我们也有耳闻,凡此种种不一列举,总之从古至今流传的许多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基本上都是出于虚构和理想化的描述,不过给人一种美好的联想和向往罢了。
现实思考:
在现代社会里,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人的观念也商业化了,物质与感情的关系变的非常微妙。美国杂志《动物行为学》里有篇文章说,高消费城市女人的择偶和占据群鸟栖息地的鸟雀的择偶取向惊人地相似。由于动物密集地的自然资源有限,雌鸟本能地会寻找有能力“供养”她们和后代的异性,如鸟巢位置和领地食物是否充足等等。因人类的生存压力所致,大城市的女性更注重物质,而小城市的女性较侧重于感情。
当今社会一切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婚姻生活中不要羞于谈钱,当然也不能过分看重金钱,因为金钱只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还有的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其实金钱无罪,罪在其人,比如现在以有钱没钱去衡量一个人是不正确的,这种观念必须转变过来,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社会中,既要考虑经济因素,又要兼顾美好的爱情,这是介于现实与理想的两难选择。
人生在于体验,爱情是体验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但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活在现实当中,每个人必须面对现实,然而人太现实了又会觉得索然无味。世界充满了矛盾,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矛盾当中,不管浪漫也好,或者现实也罢,总之高兴就好。
对于爱情,从古自今就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尤其近代在经济社会的背景之下,很多人认为爱情不过是个美丽的传说,甚至于有人说相信爱情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但在笔者看来,觉得对爱情还是宁可相信其有,而爱情作为一种人生体验和感觉,只要你感觉好,那就尽情地去爱,只是不可沉迷其中。
文章评论
摘麦穗的过程就是爱情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最好的在后面。就像爱情一样,当下不珍惜,以为就更好的。结果。。。
@百花羞 人生就是没有后悔药啊,有时候该抓住就得抓住不要放的。